close

民生@報╱陳小凌

睽違12年,國際名導楊世彭再度將王爾德名劇《不可兒戲》搬上台灣舞台,這次邀請國際影星盧燕擔綱巴夫人一角,加上楊謹華、楊千霈、黃士偉、段旭明、姚坤君、林慶台的亮眼組合,為台灣觀眾帶來王爾德犀利而到位的語言魅力和嶄新的驚喜與體驗。

戲劇鬼才王爾德的《不可兒戲》,堪稱是他四大喜劇中最具舞台魅力!一生執導過中外名劇將近70齣戲的導演楊世彭,曾製作過40齣大型莎翁名劇,1984年讀了詩人余光中翻譯的《不可兒戲》中譯本,甚感驚艷,將其搬上舞台,1990年首度登上國家戲劇院,創下一票難求的盛況。今年五月,他將第5度執導這部戲,除了推崇余光中的翻譯風趣優雅,譯出原著雙關語的幽默與反諷,甚至認為這是他個人票選英語戲劇中前五名的喜劇!

「就像是漂浮、失重在太空艙,每個人講話都不負責任,只要說得漂亮就好。」詩人余光中對於王爾德劇本中的嘲諷,在28年前翻譯中譯本時特別感受到,他說:王爾德是語言大師,他創造出來的角色各個伶牙俐齒,其中又以「正話反說」最有趣;不過余光中說,「正話反說如同在高速公路上開倒車和賽車,無法像王爾德一樣玩危險遊戲。」余光中認為,劇中角色其實是王爾德的傳聲筒,台詞反應了許多王爾德對當時英國上流社會故作清高、虛偽的嘲諷。

余光中翻譯過4本王爾德的喜劇,其中他最喜歡的就是「不可兒戲」,劇中人物最教他難忘是「巴夫人」,嘲諷最厲害。余光中說,王爾德在3周內寫就這部《不可兒戲》,他也在6個禮拜譯完。他說:王爾德的文字不好翻,但是他運用淺顯的方式,採用華人能夠理解的對白和典故,將19世紀的英國鬼才重新帶到觀眾的眼前。

他舉例說,劇中王爾德曾形容門鈴的巨大聲響像是華格納的音樂,不懂華格納的人很難理解其中巧妙,余光中於是翻譯成「只有債主按門鈴,才會?得如此大聲。」他強調,戲要出於口、入於耳,和翻譯詩不同,必須要雅俗共賞,才能吸引人。

會翻譯《不可兒戲》,余光中說緣起是自己在大學教外文,其中三個小時翻譯課程,就曾以這齣戲讓男女同學表演。余光中表示,這齣戲的對白有意思,王爾德很聰明,台詞「一清如水」般的簡潔,可說是種白色幽默,帶有一點陽光,但王爾德又隱隱批判了當時上流社會注重虛偽表象的現象。

《不可兒戲》(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nrest)是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戲劇鬼才王爾的喜劇代表作之一,在1895年於倫敦聖詹姆士劇院首演後造成轟動,成為王爾德最受歡迎的喜劇作品。故事背景設定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,描寫兩位年輕紳士結為好友,為了逃避現實責任,各自以假名「任真」(Earnest)在名流圈逍遙自在,豈料兩名淑女卻對他們虛構的身分產生情愫,正當兩名紳士分別為愛情編織謊言的同時,假身分卻被揭穿,然而最後男主角的身世揭曉,謊言竟是事實,全劇以喜劇收場。

楊世彭從1984年在擔任香港話劇團首任藝術總監時,就首次執導「不可兒戲」,1990年首次將「不可兒戲」搬上台灣的舞台,當時還找來知名演員劉德凱、周丹薇、賴佩霞、鄧安寧等演出,今年由新象環境和兩廳院的合作,已經是楊世彭第5度執導「不可兒戲」。他表示,雖然「不可兒戲」是在嘲諷19世紀的上流社會,但講的其實是人性,因此對於21世紀的觀眾來說,並不會有太大的隔閡。

楊世彭強調,好的戲劇在3分鐘內就會讓你只看到劇中的演員,而不會發現他是一個台灣人,卻穿著維多利亞式服裝。為強調「喜感」,他會要求演員當兩句台詞相連時,要一口氣說完,製造出更多的「笑感」。

這次的「不可兒戲」演員也頗有偶像卡司,包括盧燕、楊謹華、楊千霈、姚坤君等都會參與演出,素人演員林慶台在電影《賽德克˙巴萊》中,以粗獷的王者氣勢、憂鬱神色,加上刀鋒般的炯炯目光,活現了中年莫那魯道一角,儼然成為「師奶殺手」。如今,林慶台將首度跨足舞台劇,在劇中演出牧師,楊世彭有自信,絕對有加分效果,非常看好林慶台的表現。

「不可兒戲」舞台、服裝則由美國設計師莫禮圖(Donato Moreno)設計,為了呈現19世紀英國上流社會場景,服裝造型也將呈現維多利亞時代風情,而布景家具將以中國與印度古董襯景,原汁原味反映當時英國貴族收藏異國物品的習慣。「不可兒戲」5月24日至27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。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。


轉載自:蕃薯藤新聞|民生@報╱陳小凌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wei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